截肢康復不是單純的假肢裝配和訓練,而是一個系統(tǒng)工程。截肢康復理想的流程應包括截肢前對患者全身狀態(tài)的評價、截肢手術、術后處理、運動療法、物理治療、殘肢評定、尤其是對不適合假肢穿戴的非理想殘肢的處理,臨時假肢的穿戴、臨時假肢穿戴后的評定和訓練、正式假肢穿戴和訓練、心理康復、職業(yè)前訓練,一直到回歸家族和社會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
一、康復評定
1. 截肢手術前的評定全身情況的評定和準備截肢肢體的評定。
2.殘肢的評定
(1)理想殘肢的概念,良好的假肢安裝要求殘肢對假肢有良好的懸吊、承重和控制能力,并且提供假肢正確的對線條件。符合以上條件的殘肢稱為理想殘肢。與之相對的是非理想殘肢,其殘肢不完全滿足理想殘肢的條件,給假肢穿戴帶來困難,如短殘肢、關節(jié)攣縮畸形和期貨殘肢并發(fā)癥等。對這些非理想殘肢就需應用各種康復手段,使之變?yōu)橄鄬硐氲臍堉?,為穿戴假肢?chuàng)造良好的條件。
(2)殘肢評定的內容:a 殘肢外形:為了適合現(xiàn)代假肢接受腔的穿戴,殘肢開關以圓柱形為佳,而不是圓錐形,殘肢外形不良將影響假肢接受腔的配戴。b 關節(jié)活動度:關節(jié)活動度受限直接影響假肢的代償功能,甚至不能安裝和配戴假肢。c 殘肢畸形:畸形嚴重時,假肢的穿戴很困難。d 皮膚情況皮膚條件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假肢的配戴。e 殘肢長度它對假肢各類選擇、殘肢對假肢的控制能力、懸吊能力、穩(wěn)定性、步態(tài)和代償功能等有著直接的影響。f 肌力:肌肉力量強弱對假肢配戴和功能發(fā)揮十分重要。對于上肢截肢,殘存肌肉的多少及其產生的肌電信號,是判斷能否配戴肌電假手的重要依據(jù)。g 殘肢痛:確定引起殘肢痛的原因,設法妥善解決。h 幻肢痛:截肢后患者可能仍然感覺到原有肢體的疼痛,甚至疼痛非常劇烈。
(3)其他肢體的評定,其他肢體的善直接影響截肢后的康復過程。
3.假肢的評定
(1)穿戴臨時假肢后的評定:包括臨時假肢接受腔適合情況、假肢懸吊能力、假肢對線(工作臺對線、靜態(tài)對線和動態(tài)對線)、穿戴假肢后殘肢情況、步態(tài)、上肢假肢背帶與控制系統(tǒng)、假手功能。
(2)穿戴永久性假肢后的評定:假肢穿著感覺、機能、步態(tài)、外觀、耐久性等因素。除去對臨時假肢的評定內容外,應該強調的評定內容如下 :
上肢假肢評定:包括假肢長度;接受腔合適程度;肘關節(jié)屈伸活動范圍;肘關節(jié)完全屈曲所需要的戶關節(jié)屈曲角度;肘關節(jié)屈曲所需要的力;控制系統(tǒng)的效率要在50%以上;肘關節(jié)屈曲90o時假手的動作,假手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;肘關節(jié)組件的不隨意動作。上肢假肢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評定;對于一側假手,主要是觀察其輔助正常手動作的功能。
下肢假肢評定:1)站立位的評定:檢查殘肢是否完全納入接受腔內,即坐骨結節(jié)是否在規(guī)定的位置上,殘端是否與接受腔底部相接觸。殘肢長度(對于小腿假肢,雙側下肢應等長;對于大腿假肢,假肢一般較健側短1—2cm)、足底的內外側是否完全與地面接觸、膝關節(jié)的穩(wěn)定性等。2)坐位的評定:坐位時,接受腔是否有脫出現(xiàn)象;膝關節(jié)90o屈曲時,膝部比健側高出的小量;接受腔前上緣有無壓迫;接受腔坐骨承載部位對大腿肌群的壓迫;坐在椅子上時,小腿部分是否垂直等。3)步態(tài)評定:對異常步態(tài)要正確地判斷,分析原因。要考慮兩方面的問題,一方面是截肢者方面的問題,如心理影響;怕跌倒、對能有疑問等;髖關節(jié)與殘肢異常:髖關節(jié)屈曲與外展攣縮,外展肌力不足,殘肢痛等。另一方面是問題,如接受腔適配不良;對線不良;關節(jié)、假肢結構及機能不合適??舍槍?具體原因進行處理。4)行走能力評定:一般以行走的距離、上下階梯、過障礙物等為指標,患難夫妻行走能力進行評定。截肢部位和水平不同,行走能力也各異。一般來講,截肢水平越高,行走能力越差,以雙側大腿截肢的行走能力為差,雙大腿短殘肢一般需要手杖輔助行走。
截肢康復不是單純的假肢裝配和訓練,而是一個系統(tǒng)工程。截肢康復理想的流程應包括截肢前對患者全身狀態(tài)的評價、截肢手術、術后處理、運動療法、物理治療、殘肢評定、尤其是對不適合假肢穿戴的非理想殘肢的處理,臨時假肢的穿戴、臨時假肢穿戴后的評定和訓練、正式假肢穿戴和訓練、心理康復、職業(yè)前訓練,一直到回歸家族和社會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
一、康復評定
1. 截肢手術前的評定全身情況的評定和準備截肢肢體的評定。
2.殘肢的評定
(1)理想殘肢的概念,良好的假肢安裝要求殘肢對假肢有良好的懸吊、承重和控制能力,并且提供假肢正確的對線條件。符合以上條件的殘肢稱為理想殘肢。與之相對的是非理想殘肢,其殘肢不完全滿足理想殘肢的條件,給假肢穿戴帶來困難,如短殘肢、關節(jié)攣縮畸形和期貨殘肢并發(fā)癥等。對這些非理想殘肢就需應用各種康復手段,使之變?yōu)橄鄬硐氲臍堉?,為穿戴假肢?chuàng)造良好的條件。
(2)殘肢評定的內容:a 殘肢外形:為了適合現(xiàn)代假肢接受腔的穿戴,殘肢開關以圓柱形為佳,而不是圓錐形,殘肢外形不良將影響假肢接受腔的配戴。b 關節(jié)活動度:關節(jié)活動度受限直接影響假肢的代償功能,甚至不能安裝和配戴假肢。c 殘肢畸形:畸形嚴重時,假肢的穿戴很困難。d 皮膚情況皮膚條件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假肢的配戴。e 殘肢長度它對假肢各類選擇、殘肢對假肢的控制能力、懸吊能力、穩(wěn)定性、步態(tài)和代償功能等有著直接的影響。f 肌力:肌肉力量強弱對假肢配戴和功能發(fā)揮十分重要。對于上肢截肢,殘存肌肉的多少及其產生的肌電信號,是判斷能否配戴肌電假手的重要依據(jù)。g 殘肢痛:確定引起殘肢痛的原因,設法妥善解決。h 幻肢痛:截肢后患者可能仍然感覺到原有肢體的疼痛,甚至疼痛非常劇烈。
(3)其他肢體的評定,其他肢體的善直接影響截肢后的康復過程。
3.假肢的評定
(1)穿戴臨時假肢后的評定:包括臨時假肢接受腔適合情況、假肢懸吊能力、假肢對線(工作臺對線、靜態(tài)對線和動態(tài)對線)、穿戴假肢后殘肢情況、步態(tài)、上肢假肢背帶與控制系統(tǒng)、假手功能。
(2)穿戴永久性假肢后的評定:假肢穿著感覺、機能、步態(tài)、外觀、耐久性等因素。除去對臨時假肢的評定內容外,應該強調的評定內容如下 :
上肢假肢評定:包括假肢長度;接受腔合適程度;肘關節(jié)屈伸活動范圍;肘關節(jié)完全屈曲所需要的戶關節(jié)屈曲角度;肘關節(jié)屈曲所需要的力;控制系統(tǒng)的效率要在50%以上;肘關節(jié)屈曲90o時假手的動作,假手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;肘關節(jié)組件的不隨意動作。上肢假肢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評定;對于一側假手,主要是觀察其輔助正常手動作的功能。
下肢假肢評定:1)站立位的評定:檢查殘肢是否完全納入接受腔內,即坐骨結節(jié)是否在規(guī)定的位置上,殘端是否與接受腔底部相接觸。殘肢長度(對于小腿假肢,雙側下肢應等長;對于大腿假肢,假肢一般較健側短1—2cm)、足底的內外側是否完全與地面接觸、膝關節(jié)的穩(wěn)定性等。2)坐位的評定:坐位時,接受腔是否有脫出現(xiàn)象;膝關節(jié)90o屈曲時,膝部比健側高出的小量;接受腔前上緣有無壓迫;接受腔坐骨承載部位對大腿肌群的壓迫;坐在椅子上時,小腿部分是否垂直等。3)步態(tài)評定:對異常步態(tài)要正確地判斷,分析原因。要考慮兩方面的問題,一方面是截肢者方面的問題,如心理影響;怕跌倒、對能有疑問等;髖關節(jié)與殘肢異常:髖關節(jié)屈曲與外展攣縮,外展肌力不足,殘肢痛等。另一方面是問題,如接受腔適配不良;對線不良;關節(jié)、假肢結構及機能不合適??舍槍?具體原因進行處理。4)行走能力評定:一般以行走的距離、上下階梯、過障礙物等為指標,患難夫妻行走能力進行評定。截肢部位和水平不同,行走能力也各異。一般來講,截肢水平越高,行走能力越差,以雙側大腿截肢的行走能力為差,雙大腿短殘肢一般需要手杖輔助行走。